- 常晶晶;张鑫;张晶;张志辰;邓振全;
目的:观察《伤科大成》所载补肾活血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肾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9月至2024年3月就诊于廊坊市中医医院符合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肾虚血瘀证纳入标准的患者11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55例,对照组予以阿托伐他汀钙片、阿司匹林肠溶片等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补肾活血汤口服,治疗4周,对比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 LDL)、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细胞营养因子(BDNF)、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 WF)、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含量等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2组治疗后MBI评分及SOD、GSH-Px、NGF、BDNF水平均升高(P<0.05),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以及ox LDL、MDA、v WF、TM含量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活血汤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肾虚血瘀证患者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减轻氧化应激损伤,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提高生活能力。
2025年05期 v.40;No.176 13-1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 侯梦卉;楚欣莹;王舒心;张清钥;马静;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滋水清肝饮治疗肾虚肝郁型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iminished ovarian reserve,DOR)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2例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肾虚肝郁型DOR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针刺联合口服滋水清肝饮)及中药组(口服滋水清肝饮),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2组患者抗米勒管激素(AMH)、窦卵泡数量(AFC)、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_2)、FSH/LH、中医证候积分及月经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AMH、E_2、AFC、月经失血图(PBAC)评分较前升高,血清FSH、LH、FSH/LH、中医证候积分较前下降(P<0.05);且针药组AMH、AFC、PBAC评分较中药组升高,FSH、FSH/LH、中医证候积分下降(P<0.05)。针药组有效率高于中药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滋水清肝饮治疗DOR有较好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激素水平及临床症状、促进卵泡发育并改善卵巢储备功能,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2025年05期 v.40;No.176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 王东浩;柴仪;李倩;刘烁伟;暴凯;常波伦;高远航;
目的:观察针刺“腰痛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于河北省中医院骨伤二科门诊就诊的210例LDH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临床观察组和中药对照组。中药对照组采用口服独活寄生合剂进行治疗,临床观察组在中药对照组的基础上针刺“腰痛穴”,每日1次,治疗周期为14 d。在治疗前和治疗10 min、20 min、30 min、1 d、14 d后观察2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表(VAS)评分变化,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血清疼痛介质P物质(SP)、白细胞介素-6(IL-6)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和临床疗效。结果:临床观察组治疗10 min、20 min、30 min、1 d、14 d后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临床观察组治疗10 min后的VAS评分低于其他评分时间点(P<0.05);中药对照组治疗14 d后的VAS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临床观察组治疗10 min、20 min、30 min、1 d、14 d后的VAS评分均低于中药对照组(P<0.05)。临床观察组治疗后ODI指数、血清SP、IL-6、TNF-α均低于中药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优于中药对照组。结论:针刺“腰痛穴”对改善LDH引起的腰痛症状具有快速止痛效果,并能抑制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腰部活动功能。
2025年05期 v.40;No.176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 刘金雪;苏丽清;谈珍瑜;刘文娥;阳缘乐;刘琴;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是妇科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目前针对EC的中医辨治理论尚需深入挖掘。本文基于三焦膜系理论,从三焦膜系的形质结构、生理功能、病理特点等方面入手,探讨其与EC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的相关性,认为三焦膜系是EC病理微环境的形质结构基础,提出疏利调畅三焦膜系气血津液是中医防治EC的重要策略,这将为临床治疗EC拓宽思路。
2025年05期 v.40;No.176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 李文丽;刘丽;康立英;段彦苍;
竖横针刺法治疗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PD)是基于月经周期气血变化规律施予补泻针法的疗法,该针法根据针尖与肌纤维走向的关系构建补泻手法,治疗遵循“调气行血”原则,经前期采用“竖刺法”行补法,行经期采用“横刺法”行平泻法。该法取穴精简,操作简便易行,为PD的防治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新方案。
2025年05期 v.40;No.176 31-3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 凌士博;刘镭;刘霄杰;黄硕;赵芮仔;
王旭高引用“同出异名”概念,将“治肝三十法”归于以肝为源头的三个阶段,让复杂症状伦次分明,把同源异症分型论治。其“同出异名”观点,直面肝病“病杂治繁”的特点,为复杂的肝系疾病提供了“以肝为源,以症为流,诸流交互”的病机分析思路,强调肝气、肝火、肝风的独立性和关联性。以肝为源,可将梅尼埃病(Meniere's Disease,MD)情绪异常、呕吐、眩晕、听力障碍等复杂症状归纳于肝气、肝火、肝风、肝虚四个阶段,重视临床症状的复杂多变性和病机演变的阶段性。MD发作时可平肝息风治其肝风,结束后防其复发疏肝理气降其肝气,平复后补肝益肾缓其肝虚,同时注重治疗方法的交叉运用。
2025年05期 v.40;No.176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