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中医药学报

中医药实验研究

  • 毛蕊异黄酮抑制内质网应激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研究

    张彐宁;靳晓飞;张怡;周晓红;高维娟;

    目的:初步探讨毛蕊异黄酮抑制内质网应激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CIRI)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毛蕊异黄酮组、尼莫地平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他各组大鼠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局灶性CIRI模型。毛蕊异黄酮组、尼莫地平组分别给予腹腔注射20 mg/kg毛蕊异黄酮、0.7 mg/kg尼莫地平。各组大鼠在再灌注72 h后采用Zea Longa法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断头处死,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检测大鼠脑梗死体积;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大鼠神经细胞形态改变;Western blot法检测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半胱天冬蛋白酶-3(Caspase-3)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对比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升高,神经功能受损(P<0.05),梗死体积增大(P<0.05),神经细胞损伤明显,GRP78、Caspase-3表达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对比模型组,毛蕊异黄酮组和尼莫地平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下降(P<0.05),脑梗死体积减小(P<0.05),神经细胞损伤减轻,GRP78、Caspase-3蛋白表达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结论:毛蕊异黄酮可改善CIRI大鼠神经功能损伤,减小脑梗死体积,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内质网应激介导的神经细胞凋亡相关。

    2025年04期 v.40;No.175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4K]
  • 基于IL-33/ST2通路探讨清金化浊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痰热瘀肺证的潜在作用机制

    李辰华;高峰;黄丽娜;吴蔚;汪伟;来薛;

    目的:从白细胞介素33(IL-33)/血清刺激素2(ST2)通路介导的炎症损伤角度研究清金化浊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痰热瘀肺证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清金化浊方干预组,采取复合因素创立大鼠COPD痰热瘀肺证模型,给予清金化浊方干预14 d后收集实验动物肺组织、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及外周血清。HE染色观察动物气道黏膜和肺泡结构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检测肺组织中IL-33、ST2的表达;荧光定量PCR检测肺组织中IL-33 mRNA、ST2 mRNA表达;ELISA检测肺组织、BALF及外周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9(IL-9)含量。结果:HE染色提示模型组大鼠肺组织有显著的炎性细胞浸润,经清金化浊方干预后炎性细胞浸润减少。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肺组织IL-33、ST2表达增多(P<0.05),IL-33 mRNA、ST2 mRNA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清金化浊方干预组大鼠肺组织IL-33、ST2表达降低(P<0.05),IL-33 mRNA、ST2 mRNA水平降低(P<0.05)。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BALF、肺组织中IL-4、IL-9蛋白表达升高(P<0.05),血清IL-9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清金化浊方干预组大鼠BALF中IL-4蛋白表达降低(P<0.05),血清、肺组织中IL-9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清金化浊方可通过抑制IL-33/ST2通路,降低IL-4、IL-9的分泌,抑制炎症反应,发挥治疗COPD痰热瘀肺证的作用。

    2025年04期 v.40;No.175 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1K]

中医理论与临床论著

  • 大黄泄浊方对IgA肾病伴早期肾衰竭患者肾功能、微炎症水平的影响

    王乐川;肖卫灵;樊佳鑫;王晟菡;张宇;田伟;陈素枝;陈楚楚;王刚;

    目的:应用大黄泄浊方治疗IgA肾病伴早期肾衰竭患者,观察其对肾功能、微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大黄泄浊方治疗,治疗周期为2个月,并对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血压(BP)、24 h尿蛋白定量(UTP)、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尿酸(SUA)、肾小球滤过率(eGFR)、尿红细胞计数(URBC)及微炎症指标,包括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及超敏C反应蛋白(CRP)进行检测记录。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BUN、SUA下降,IL-10上升(P<0.05),对照组BUN、SUA及IL-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有效率为87.10%,对照组的有效率为6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中医证候积分、血压、Scr、UTP、URBC、IL-6、TNF-α、CRP及SAA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eGFR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BUN、SUA下降,IL-10上升(P<0.05)。结论:大黄泄浊方可减轻脾肾两虚浊瘀互结证IgA肾病伴早期肾衰竭患者的微炎症状态,改善临床症状,进而保护肾功能。

    2025年04期 v.40;No.175 1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0K]
  • 参苓化浊解毒方治疗浊毒型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伴焦虑抑郁患者临床观察

    李彤;赵沛东;范羽倩;李亚钟;李天旎;王石红;

    目的:评价参苓化浊解毒方治疗浊毒型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efractory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rGERD)伴焦虑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γ-氨基丁酸(GABA)、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5-羟色胺(5-HT)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在河北省中医院脾胃病三科就诊的浊毒型rGERD伴焦虑抑郁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予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治疗组予参苓化浊解毒方治疗,疗程8周。在治疗前后比较2组的反流性疾病问卷(RDQ量表)、中医证候总积分、中医主症与次症积分、汉密尔顿焦虑及抑郁量表(HAMA、HAMD)评分、内镜下黏膜积分及血清GABA、BDNF、5-HT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RDQ量表总分均较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RDQ量表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77.5%(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HAMA、HAMD评分、内镜下黏膜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GABA、BDNF、5-HT水平升高(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停药8周后随访患者,治疗组复发率为10.81%,对照组复发率为3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化浊解毒方能够改善浊毒型rGERD伴焦虑抑郁患者的症状,促进胃肠动力,缓解焦虑抑郁情绪,修复食管及胃黏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复发率低。

    2025年04期 v.40;No.175 18-2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0K]
  • 温润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及对其血糖波动的影响

    魏杰;戎士玲;赵雅茹;

    目的:评价温润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thy, DPN)的临床效果以及对其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将河北省中医院内分泌门诊符合纳入条件的8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胰激肽原酶联合甲钴胺片,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温润通络方治疗,疗程28 d,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糖和血糖波动水平、神经传导速度等指标。结果:研究组有效率为84.62%,对照组有效率67.50%,2组临床疗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中医证候积分、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血糖水平的标准差(SDBG)、血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以及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均有改善(P<0.05)。但对照组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h血糖(2hPG)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FBG和2hPG较治疗前降低(P<0.05)。2组治疗后比较,研究组FBG、2hPG、MAGE、SDBG、LAGE、PPGE、TIR、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MNCV及SNCV均较对照组有所改善(P<0.05)。结论:温润通络方可以有效缓解DPN患者的临床症状,加快神经传导速度,改善血糖波动。

    2025年04期 v.40;No.175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4K]
  • 补中益气汤加减方联合针刺治疗肠癌相关性乏力的临床疗效观察

    孙亚林;万健;项洪刚;金周慧;崔益雯;王水英;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加减方联合针刺治疗肠癌相关性乏力的临床疗效。方法:共收集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2023年2月至2024年7月气血亏虚型肠癌患者60例。根据随机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针刺治疗,治疗组予以补中益气汤加减方联合针刺治疗,比较2组患者多维乏力评估量表(MFI-20)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抑郁量表(HADS)评分、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体质量变化,并检测2组患者血清总T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肿瘤坏死因子(TNF-α)、转化生长因子(TGF-β_1)、白细胞介素-6 (IL-6)水平。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MFI-20评分,中医证候积分、HAD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KPS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MFI-20评分,中医证候积分、HADS评分降低,KPS评分升高(P<0.05)。2组患者治疗后总T淋巴细胞、NK细胞水平较治疗前升高,血清TNF-α、TGF-β_1、IL-6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总T淋巴细胞、NK细胞水平升高,TNF-α、TGF-β_1、IL-6水平下降(P<0.05)。治疗组患者体质量较治疗前升高(P<0.05),对照组患者体质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体质量升高(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可以改善肠癌患者乏力,其机制可能与降低机体炎症因子TNF-α、TGF-β_1、IL-6水平以及改善机体免疫状态有关。

    2025年04期 v.40;No.175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5K]
  • “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整体健康观阐微

    朱静静;李博灵;赵永烈;李志元;周晓卿;

    《金匮要略》提出“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体现出医圣张仲景的整体健康观念,与《黄帝内经》一脉相承。《金匮要略》中“五脏”“元”“真”“通”“和”等概念蕴含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中医学理论内涵。本文从释名、古代哲学思想、中医学理论三方面探析,分析经文时代文化背景,为深入理解运用经文整体健康观,通调脏腑气机思想,顺应中医健康管理体系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2025年04期 v.40;No.175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4K]

针灸推拿学研究

  • 主被动筋骨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顾川川;孙彬;张微;刘路;焦永伟;颜运涛;王响;苏凯;杜双庆;

    目的:观察主被动筋骨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 CSR)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CSR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45例,予以主被动筋骨手法治疗,对照组45例,予以常规推拿手法治疗。2组均治疗2周后统计疗效,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颈痛量表(NPQ)评分、最大筋节下肌层高回声区域大小及血清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7.7%,对照组有效率为85.7%,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NDI评分、NPQ评分、最大筋节下肌层高回声区域大小及血清IL-1β、TNF-α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主被动筋骨手法可以疏通颈部受阻经络、筋结,解除神经压迫,抑制炎症反应,恢复颈椎正常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临床疗效优于常规推拿手法。

    2025年04期 v.40;No.175 36-39+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4K]
  • 从固本培元理论论治缺血性中风的针灸治疗思路

    孙熙蕊;徐梦方;李媛媛;马任钊;史昕玥;林雨晴;邹忆怀;

    缺血性中风(ischemic stroke, IS)是一种由多因素导致的脑血管疾病。固本培元理论由新安医家提出,强调固护后天之本脾胃和培护先天之本真元。基于此理论,文章系统梳理了IS三期病机的演变规律及相应针灸治疗思路。初期元气内虚、脑髓失养,治以针药兼用,保元养髓;进展期气血逆乱、阴阳失交,采用透刺等针刺手法,选穴以合穴为主,以调和气血阴阳;后遗症期,脏腑亏虚引发瘀血内生,治以针灸并用,补虚活血。文章以固本培元理论为指导,阐述IS的病机演变规律与针灸治疗思路,旨在为构建针灸分期治疗IS规范提供理论依据,提高临床疗效。

    2025年04期 v.40;No.175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1K]

方药研究

  • 橙皮苷通过Keap1/Nrf2信号通路对三氧化二砷诱导肝损伤的影响

    田君;李艳丽;王玉霞;赫柯芊;李子良;马东来;王红芳;

    目的:探讨橙皮苷(Hesperidin, Hesp)对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 ATO)诱导肝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包括空白组(Cont组)、模型组(ATO组)、橙皮苷低剂量组(Hesp-L组)、橙皮苷高剂量组(Hesp-H组)及橙皮苷单独给药组(Hesp组),每组10只。Hesp-L、Hesp-H、ATO组连续腹腔注射定量ATO 14 d, Hesp-L、Hesp-H、Hesp组连续灌胃给药橙皮苷14 d。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用化学法检测血清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指标活性,GPNA底物法检测γ-谷氨酸转肽酶(γ-GT)活性;分别用WST-1法、钼酸铵法、比色法检测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二氢乙锭(DHE)染色法观察ROS积聚水平;Western blot分析Keap1/Nrf2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情况;运用分子对接程序AutoDock vina预测橙皮苷与Nrf2和NF-κB的结合能力。结果:和Cont组相比,ATO组肝脏组织病理形态学结果表明肝脏明显受损;ROS含量上升,抗氧化酶SOD、CAT、GSH-Px水平降低、MDA升高;炎性因子TNF-α和IL-6,以及信号蛋白NF-κB升高;Nrf2的表达降低。与ATO相比,橙皮苷给药尤其是高剂量组中肝转氨酶、炎性因子、MDA及NF-κB水平降低,而抗氧化酶、Nrf2水平等升高(P<0.05)。对接结果显示橙皮苷与Nrf2和NF-κB蛋白的结合能力较强。结论:橙皮苷能通过调控Keap1/Nrf2信号通路降低氧化应激和炎性反应,从而缓解ATO诱导的肝脏损伤。

    2025年04期 v.40;No.175 44-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6K]
  • 生脉散调控钙稳态影响心肌细胞收缩的机制研究

    张忠;李雅姝;胡庆汐;梁峻毓;康兰芳;刘姣;

    目的:基于调控钙稳态探讨生脉散影响心肌细胞收缩的机制。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生脉散高剂量(10.42 g/kg)组、中剂量(5.21g/kg)、低剂量(2.61 g/kg)组和阳性药(美托洛尔,30 mg/kg)组,每组6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复制气阴两虚型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模型。灌胃给药5周后,小动物B超检测小鼠心功能,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含量。急性分离各组小鼠的心肌细胞,以单细胞动缘检测系统检测心肌细胞收缩功能,钙成像技术检测心肌细胞钙瞬变、肌浆网钙储备和钙渗漏,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心肌细胞中雷尼丁受体(RyR)2和受磷蛋白(PLB)的磷酸化水平。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小鼠心率加快,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LVIDd)降低,收缩末期左心室内径(LVIDs)增大,血清中AST、CK和LDH含量均升高,心肌收缩最大幅度和最大收缩速率降低,细胞收缩达峰时间延长,心肌细胞F_0值升高,钙瞬变幅度降低,TAU值增加,肌浆网Ca~(2+)储备减少,Ca~(2+)渗漏增加,心肌细胞RyR2磷酸化水平异常升高,PLB磷酸化水平则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高剂量和中剂量的生脉散能减慢CHF小鼠心率,加大LVEF,减小LVIDs,降低血清中AST、CK和LDH含量,增加心肌细胞收缩最大幅度和最大收缩速率,缩短细胞收缩达峰时间,升高钙瞬变幅度,减少肌浆网Ca~(2+)渗漏,上调PLB磷酸化水平(P<0.05);高剂量和低剂量的生脉散能降低F_0值(P<0.05);各剂量的生脉散均能减少TAU值,增加肌浆网Ca~(2+)储备,下调RyR2磷酸化水平(P<0.05)。结论:生脉散能够促进CHF模型小鼠心肌细胞的收缩,其机制与减少肌浆网Ca~(2+)渗漏,促进Ca~(2+)回收有关。

    2025年04期 v.40;No.175 5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1K]

名老中医经验

  • 陈宝贵基于“气虚邪结”辨治结节类疾病经验探析

    吴景景;崔俊波;于师文;刘丹;陈宝贵;

    本文介绍陈宝贵教授基于“气虚邪结”理论辨治结节类疾病的经验。陈宝贵教授认为结节类疾病临床表现虽在不同病变位置,但究其根本为相同的证,可按“异病同治”原则,将其统一命名为“癥结”;强调正气亏虚而致痰凝瘀滞为核心病机,提出扶正祛邪为治疗原则,根据患者特点辨证施治,以益气扶正以治本,灵活辅以化痰祛瘀、通络散结以治标,二者攻补兼施以强全身之本,攻伐局部有形之实。陈宝贵教授创制芪金化结方,精准把握病机,针对脏腑经络病变,结合结节特点,依药性归经选药,提升临床疗效,促进患者机体恢复。

    2025年04期 v.40;No.175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2K]
  • 袁军教授基于“调和营卫”论治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经验探析

    郭思琪;袁军;杨金月;张天祎;陈畅;康国辉;尹晓莉;郑伟;程韦华;

    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RRTI)是临床的常见病,具有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袁军教授认为RRTI的核心病机为营卫失和,与肺、脾二脏关系密切,并从营卫与肺脾、营卫与免疫功能的关系等维度探讨基于“调和营卫”治疗本病的理论依据。袁军教授临床上应用针刺配合陶瓷灸罐调治该病疗效确切,现总结袁军教授治疗RRTI的方法和特色,以资借鉴。

    2025年04期 v.40;No.175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7K]

燕赵医学研究

  • 血府逐瘀汤调控SRF-Myocardin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减轻血管内膜增生的研究

    裴立刚;金钊;杨紫涵;王亚斌;章明;

    目的:研究血府逐瘀汤对血管内膜增生的影响,探讨其调控SRF-Myocardin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VSMCs)表型转化的机制。方法:将15只C57BL/6N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中药组,每组5只。采用小鼠颈动脉结扎建立血管内膜增生模型,中药组灌胃血府逐瘀汤,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灌胃蒸馏水,连续21 d。HE染色观察颈动脉内膜增生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增殖标志因子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周期蛋白-D1(Cyclin D1)和分化标志因子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平滑肌22 α(SM22α)的表达。体外培养VSMCs,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处理VSMCs建立细胞模型,中药组在细胞模型基础上给予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孵育,MTT实验筛选合适的含药血清浓度,Western blot检测PCNA、Cyclin D1、α-SMA、SM22α及转录调控因子血清反应因子(serum response factor, SRF)、心肌素(Myocardin)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小鼠颈动脉内膜增生明显,给予血府逐瘀汤后,小鼠颈动脉内膜增生受到抑制。动物实验和细胞实验证实,模型组PCNA和Cyclin D1蛋白表达增高,α-SMA和SM22α蛋白表达降低;中药组PCNA和Cyclin D1蛋白表达降低,α-SMA和SM22α蛋白表达增高,同时SRF和Myocardin蛋白表达增高。结论:血府逐瘀汤通过促进SRF和Myocardin表达,抑制VSMCs增殖并促进其分化,从而减轻血管内膜增生,为血管重塑性疾病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2025年04期 v.40;No.175 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5K]
  • 张锡纯重用药物经验探析

    于淼;张逸;齐晓凡;周计春;

    张锡纯用药“效宏力专”,尤擅以重剂救治急危重症。文章通过系统梳理《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张锡纯重剂用药相关论述,总结张锡纯重用药物经验。张锡纯于急症果断重剂救危,以防药不胜病;对重症按照不同情况下重剂,虚证重补、实证重攻、寒证重温、热证重清,如虚重者用生山药平补之品大剂调补,实重者以大剂量生赭石、瓜蒌仁等破结通滞,寒重者重用干姜、附子温阳散寒,热重者以重剂生石膏、大黄清热解毒。其重用药物特色在于:精准辨证以“病当药”,针对主症重用君药,通过药物配伍实现增效减毒,结合规范炮制与煎服法优化药效。中药用量是方剂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张锡纯重用药物的经验对现代临床具有一定启发与借鉴价值。

    2025年04期 v.40;No.175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2K]
  • 杨牧祥教授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脾胃病的临床经验

    聂金涛;李进龙;马凯;于文涛;

    杨牧祥教授根据脾胃升降理论,认为脾胃病发病的核心病机是中焦气机郁滞,脾胃升降失常;畅达中焦气机,恢复脾胃升降功能是治疗脾胃病基本治则,他以疏肝健脾、和胃降逆为治法,自拟临床经验方“柴附饮”,以达到斡旋中气,畅达气机,恢复脾胃升降的目的。同时,根据每个患者临床表现,辨其郁热、瘀血、食积、痰湿、气虚、阳弱等证候因素侧重不同,给予加减变化,治疗脾胃病每获良效。

    2025年04期 v.40;No.175 76-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2K]

教学改革与研究

  • 传承燕赵针灸特色,提升针灸推拿学专业人才核心能力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米淑琦;范玺胜;刘君;张俊茶;李晓峰;李新华;张晓琪;佘延芬;

    针对中医药院校如何突出“办学特色”的问题,结合新时代中医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与趋势,总结近年来河北中医药大学以燕赵医学特色为立足点,将燕赵针灸名家及其学术思想融入知识教育、能力教育、素质教育,形成“重经典强创新、重临证强应用”的针灸推拿学专业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呈现实践特色办学的教育改革方式及育人成效。

    2025年04期 v.40;No.175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2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