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乐川;肖卫灵;樊佳鑫;王晟菡;张宇;田伟;陈素枝;陈楚楚;王刚;
目的:应用大黄泄浊方治疗IgA肾病伴早期肾衰竭患者,观察其对肾功能、微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大黄泄浊方治疗,治疗周期为2个月,并对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血压(BP)、24 h尿蛋白定量(UTP)、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尿酸(SUA)、肾小球滤过率(eGFR)、尿红细胞计数(URBC)及微炎症指标,包括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及超敏C反应蛋白(CRP)进行检测记录。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BUN、SUA下降,IL-10上升(P<0.05),对照组BUN、SUA及IL-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有效率为87.10%,对照组的有效率为6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中医证候积分、血压、Scr、UTP、URBC、IL-6、TNF-α、CRP及SAA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eGFR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BUN、SUA下降,IL-10上升(P<0.05)。结论:大黄泄浊方可减轻脾肾两虚浊瘀互结证IgA肾病伴早期肾衰竭患者的微炎症状态,改善临床症状,进而保护肾功能。
2025年04期 v.40;No.175 1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0K] - 李彤;赵沛东;范羽倩;李亚钟;李天旎;王石红;
目的:评价参苓化浊解毒方治疗浊毒型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efractory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rGERD)伴焦虑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γ-氨基丁酸(GABA)、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5-羟色胺(5-HT)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在河北省中医院脾胃病三科就诊的浊毒型rGERD伴焦虑抑郁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予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治疗组予参苓化浊解毒方治疗,疗程8周。在治疗前后比较2组的反流性疾病问卷(RDQ量表)、中医证候总积分、中医主症与次症积分、汉密尔顿焦虑及抑郁量表(HAMA、HAMD)评分、内镜下黏膜积分及血清GABA、BDNF、5-HT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RDQ量表总分均较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RDQ量表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77.5%(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HAMA、HAMD评分、内镜下黏膜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GABA、BDNF、5-HT水平升高(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停药8周后随访患者,治疗组复发率为10.81%,对照组复发率为3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化浊解毒方能够改善浊毒型rGERD伴焦虑抑郁患者的症状,促进胃肠动力,缓解焦虑抑郁情绪,修复食管及胃黏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复发率低。
2025年04期 v.40;No.175 18-2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0K] - 魏杰;戎士玲;赵雅茹;
目的:评价温润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thy, DPN)的临床效果以及对其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将河北省中医院内分泌门诊符合纳入条件的8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胰激肽原酶联合甲钴胺片,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温润通络方治疗,疗程28 d,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糖和血糖波动水平、神经传导速度等指标。结果:研究组有效率为84.62%,对照组有效率67.50%,2组临床疗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中医证候积分、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血糖水平的标准差(SDBG)、血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以及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均有改善(P<0.05)。但对照组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h血糖(2hPG)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FBG和2hPG较治疗前降低(P<0.05)。2组治疗后比较,研究组FBG、2hPG、MAGE、SDBG、LAGE、PPGE、TIR、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MNCV及SNCV均较对照组有所改善(P<0.05)。结论:温润通络方可以有效缓解DPN患者的临床症状,加快神经传导速度,改善血糖波动。
2025年04期 v.40;No.175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4K] - 孙亚林;万健;项洪刚;金周慧;崔益雯;王水英;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加减方联合针刺治疗肠癌相关性乏力的临床疗效。方法:共收集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2023年2月至2024年7月气血亏虚型肠癌患者60例。根据随机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针刺治疗,治疗组予以补中益气汤加减方联合针刺治疗,比较2组患者多维乏力评估量表(MFI-20)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抑郁量表(HADS)评分、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体质量变化,并检测2组患者血清总T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肿瘤坏死因子(TNF-α)、转化生长因子(TGF-β_1)、白细胞介素-6 (IL-6)水平。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MFI-20评分,中医证候积分、HAD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KPS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MFI-20评分,中医证候积分、HADS评分降低,KPS评分升高(P<0.05)。2组患者治疗后总T淋巴细胞、NK细胞水平较治疗前升高,血清TNF-α、TGF-β_1、IL-6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总T淋巴细胞、NK细胞水平升高,TNF-α、TGF-β_1、IL-6水平下降(P<0.05)。治疗组患者体质量较治疗前升高(P<0.05),对照组患者体质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体质量升高(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可以改善肠癌患者乏力,其机制可能与降低机体炎症因子TNF-α、TGF-β_1、IL-6水平以及改善机体免疫状态有关。
2025年04期 v.40;No.175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5K] - 朱静静;李博灵;赵永烈;李志元;周晓卿;
《金匮要略》提出“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体现出医圣张仲景的整体健康观念,与《黄帝内经》一脉相承。《金匮要略》中“五脏”“元”“真”“通”“和”等概念蕴含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中医学理论内涵。本文从释名、古代哲学思想、中医学理论三方面探析,分析经文时代文化背景,为深入理解运用经文整体健康观,通调脏腑气机思想,顺应中医健康管理体系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2025年04期 v.40;No.175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4K]